收录于话题
“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科学技术奖”由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设立,由中国智能交通协会主办,自2012年起连续13年面向行业开展工作。2023年度,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科技进步奖65项,技术发明奖4项,优秀创新人才奖10人,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奖6人,创新团队奖2个,在2023中国智能交通大会上进行了颁奖。获奖项目涵盖城市交通、道路车辆、公路交通、轨道交通、航空交通、交通管理、水运交通等多个领域,本期将重点介绍道路车辆领域的获奖项目,其他领域获奖项目也将陆续推出。
道路车辆领域
恶劣环境下自动驾驶智能感知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获奖情况:中国智能交通协会技术发明奖 二等奖
主要完成人(单位):周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章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张新钰(清华大学)、吉英存(北京经纬恒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余贵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段星集(北京踏歌智行科技有限公司)
作为自动驾驶的核心功能,智能感知技术近年得到了迅速地发展,然而,由于行车环境的动态性和时变性,自动驾驶感知系统在“恶劣天气、视距受限、非平整路面”等复杂环境下的巨大挑战。为此,本项目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支持下,历经十年技术攻关,通过车端融合—车路协同—车云协同的多维度感知提升自动驾驶感知能力,突破了恶劣天气下多传感器融合感知、视距受限场景下车路协同感知以及非结构化道路下车云协同感知等关键技术,开发出自动驾驶系列感知装备,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系。同时项目成果已在乘用车辅助驾驶,特定区域无人驾驶和列车自动驾驶等场景实现了落地应用。
面向智能网联汽车运行场景的交通安全评估与协同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
获奖情况: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武汉理工大学、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汽智联技术有限公司、联通智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汽数据(天津)有限公司、天津市交通科学研究院、武汉极目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吴志新、朱向雷、张晖、杜志彬、王兆、赵帅、艾艳可、薛文、周光涛、张晓虹、赵鹏超、翟洋、丁乃侃、程建伟、张淼
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有利于构建高效自主、安全稳定的新型智能交通系统,支撑我国“交通强国”战略落地。项目组针对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景标准构建难、安全风险评估难、系统协同控制难的系列挑战,依托7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突破了智能网联汽车安全测试场景规范生成及评价、全要素耦合的单车智能安全评估与控制、端网云一体化智能网联交通系统安全协同控制三大创新技术,形成了1个国家基准测试场景库、1套智能终端与4大应用平台,获得186项知识产权,创造直接经济效益21.64亿元。项目完善了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并提升了国际话语权,对保障我国智能网联交通系统的安全运行发挥重要作用。
汽车智能避碰与泊车辅助驾驶系统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获奖情况: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
主要完成单位:清华大学、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山大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清智汽车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域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高博麟、彭涛、张荣辉、龚进峰、关志伟、李洪亮、何雷、张磊、张雷、周奇文、崔东、束照坤、苏丽俐、张慧、但佳壁
项目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课题,围绕环境感知与风险预测、碰撞预警决策与规划控制、系统控制架构设计与加速测试三个核心任务开展研究,深入开展汽车智能避碰和泊车辅助驾驶系统核心技术攻关。解决了复杂环境准确感知认知、复杂场景风险准确预警与决策、泊车路径精确规划控制、整车控制系统高效设计与验证等关键难题,形成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成果,完成了前视摄像头、行泊车一体化高级辅助驾驶域控制器、商用车双预警辅助驾驶系统等多款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及零部件产品的量产研制。项目的实施为加强我国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提供坚实的保障。
网联电动汽车生态驾驶与信息安全保障关键技术及应用
获奖情况: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主要完成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北方工业大学、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洛必德科技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吴新开、丁川、王朋成、康陈、高剑、王庞伟、曹明革、葛雨明、郭宇奇、高鑫
本项目针对网联电动汽车能耗精准监测难、网联电动汽车信息安全保障缺两大瓶颈,重点解决网联电动汽车生态安全协同控制这一核心科学问题,并形成了从驾驶行为规律挖掘、车群运动轨迹优化、信息安全主动防护到生态安全协同控制集成的全链条创新体系,最终建立了网联电动汽车生态驾驶与信息安全保障关键技术体系。从能耗视角来看,能耗精准监测为电动汽车的运动决策提供理论支持;从安全视角来看,信息安全保障为电动汽车的主动防护提供技术支持。本项目在能耗监测与信息安全的基础上,攻克了网联电动汽车生态-安全-协同控制关键核心技术。项目成果将为未来网联电动汽车生态、安全、协同控制发展提供支撑。
基于V2X车路协同关键技术的先导应用环境构建与推广
获奖情况: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中汽院智能网联科技有限公司、重庆邮电大学、重庆大学、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重庆两江智慧城市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夏芹、蒋建春、谢飞、易茂、高锋、李伟、王科、李晓晖、谯杰、何先进
项目突破了基于特征级融合及智能迭代优化算法的路侧感知与连续跟踪技术,开发了智能路侧感知系统i-Edg,率先在车联网先导应用示范区进行规模化部署应用;提出了耦合云、车、路多数据源的融合感知与交通流预测方法,开发了云侧融合感知系统i-Ces、交通流预测系统i-Predictor、车联网先导区云控平台CQ-Cloud,首次实现了基于云侧融合的多端感知增强与时空特征融合交通流预测;突破了V2X消息关联性过滤与转发机制,开发了车载V2X通信单元i-Dawns OBU,在量产车型上搭载了基于V2X消息的舒适性车辆切入控制功能,实现了产业化应用。项目成果服务于东风柳汽、云南交职院、桂林电子科大等25家企业,并在公交车、网约车和消防车等领域推广,解决了车路协同城市级规模落地应用的难题。
车路云群体智能协同控制与虚实交互测试验证关键技术及应用
获奖情况: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主要完成单位:北京交通大学、清华大学、长安大学、北京星云互联科技有限公司、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理工大学、北京易华录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上官伟、张毅、柴琳果、蔡伯根、惠飞、郭蓬、王易之、褚端峰、郑四发、贾宁波
"本项目针对复杂的高速列车服役环境,以列车为核心,构建“车-线-网-隧”一体化服役性能动态响应监测体系,突破虚拟化和车载装备非线性退化精准定位技术,打破车载、轨旁、地面等多系统、多业务评估边界,建立基于CRESS的服役性能综合评估方法,解决了“全寿命周期内高速列车在车-线-网-流耦合的环境下列车服役性能演变规律”1个科学问题和6个关键技术问题,形成五项技术创新,达国际先进水平。
项目成果被批量应用京沪、京广、武广、成渝、京雄等高速客运专线动车组,已经产生经济效益约30.4亿,年均排除潜在故障60起,年均预防安全隐患300起,百万公里故障率持续保持行业最低(0.11件),为高铁“金名片”保驾护航,助力轨道交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智能汽车测试评价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获奖情况: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同济大学、中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秦孔建、周华、张鲁、邢星宇、张志强、李向荣、陈振宇、蒙昊蓝、郭魁元、李韬
本项目属于智能汽车技术领域。汽车智能化加速发展,但智能汽车安全性问题仍然突出、技术成熟度有待提高,亟需建立科学客观的测试评价体系,支撑政府行业管理、指导产品技术提升、引领消费者理性安全用车。本项目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支持下,历时六年联合攻关,针对智能汽车测试评价精准量化难、智能评价难、工具方法缺三大问题,突破了智能汽车评价体系构建、智能度评价理论及模型、“人-车-环境”多层级软硬件测试装备等系列化核心技术,建立了国际上首个覆盖多级别智能汽车的多维测评体系,有力支撑了智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智能座舱交互测评体系及自动化测评工具平台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获奖情况: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科技进步奖 三等奖
主要完成单位:中汽数据有限公司、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张莹、张惠、孟健、邓宇、袁文文、王赟芝、潘霞
在智能汽车发展过程中,多模态交互方式一直是智能座舱交互的主流发展方向。交互过程中的输入将包括物理按键、触屏、语音识别、手势识别、声纹识别、体态识别、表情识别等等,视觉焦点识别、生理状态识别、瞳孔识别和脑电波识别等等输入方式也不会太遥远。未来将是在当前使用场景下的多交互模态综合使用,真正达到“人的解放”。智能座舱交互测评体系及自动化测评工具平台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重点攻克基于主客观测评方式相结合的智能座舱测评体系模型建设,提出基于人因设备的多维数据的主客观同步数据处理方法,建立了一套完美的座舱交互测评体系,形成一套面向智能座舱实车自动化测试的工具平台,切实解决了目前的智能座舱交互测评内容不全面、方法不客观、思路不清晰等问题,形成理论-技术-产品的研究全链条。
车路互联环境下交通多元信息挖掘及应用关键技术
获奖情况: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科技进步奖 三等奖
主要完成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北京工业大学
主要完成人:唐铁桥、侯德藻、张健、李岩、郭达、李茜瑶、张曦月
本项目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等多项课题,针对新型车路互联环境下全要素交通信息辨识与应用问题,构建了基于交通信息影响的交通流建模框架,提出了典型场景关键交通信息应用理论,发展了新型车路互联环境下的高风险驾驶行为识别方法,并研发了基于5G/V2X智能融合网络的车路云一体化协同服务平台。研究成果已在天津西青区智能网联开放道路应用,并在其他多个城市的实际工程项目与交通管理实践中得到推广,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价值。
基于个体级车辆轨迹的智慧道路安全管控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获奖情况: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科技进步奖 三等奖
主要完成单位: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
主要完成人:王杉、沈宙彪、朱兴一、保丽霞、王秋兰、李宏存、姜滟
本项目以提升智慧道路交通运行安全与效率为目标,针对现有道路体系中高速公路、快速公路、普通公路、城市道路等普遍存在的难点及痛点,以个体级车辆轨迹识别、跟踪、镜像复刻为手段,以道路安全管控为研究对象提出若干关键技术,并应用到实际工程场景,创新研究提出“1(核心技术)+3(关键技术)+3(安全管控体系方法)+N(智慧道路安全管控应用场景”的解决路径,项目共参编完成国家标准1项、上海市技术导则1项,上海市团体标准5项,获得授权专利3项,软著4项,发表论文10篇,建成1个上海市级技术创新中心——智慧交通规划设计及碳排放评估技术创新中心(编号:2023JTCXZX001),成果推广应用至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城市快速路、城市道路共16项工程,具有指导意义和推广应用价值。
E
N
D
2024年度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科学技术奖申报工作正在火热进行中,受理奖项为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创新奖、青年科技奖和创新团队奖。申报截止日期为2024年6月15日。
点击下方链接
了解更多信息
↓ ↓ ↓ ↓ ↓
推荐阅读
关于组织开展2024年度“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科学技术奖”申报工作的通知?
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科学技术奖常见问题解答(第一期)?
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科学技术奖常见问题解答(第二期)?
关于组织开展2024年度第一轮科技成果评价工作的通知 ?
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科技成果评价工作解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