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欢迎云交科、武汉市规划院(交通院)加入协会!
最新动态
欢迎云交科、武汉市规划院(交通院)加入协会!
2024-05-2844

收录于话题

#会员单位介绍

根据《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章程》有关规定,经协会审核批准,同意云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市规划研究院(武汉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院)的入会申请!

感谢会员单位对协会的信任与支持,在此,协会向新会员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祝贺!期望我们携手并进,合作共赢!协会将秉持“为政府机构和企业之间建立桥梁,以市场为驱动、企业为导向进行跨行业合作”的宗旨,持续为会员单位提供优质服务,与各方携手为推动智能交通行业健康有序发展贡献力量!


热烈欢迎
走进会员单位

云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云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前身是隶属于云南省交通运输厅直接管理的省属科研院所,成立于1974年2月。按照云南省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的决策部署,2018年云南省交通科学院有限公司重组整合成立,注册资本金4亿元,为云南交投集团全资二级企业,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全省科技创新智库首批成员单位。公司内设9个职能部门,下设13 个子分公司及直属机构生产经营实体。

围绕云南“3815”战略发展目标,交科院公司聚焦“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主力军、智慧交通产业发展排头兵”及“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智囊团”功能定位,形成了“交通工程建设与养护(新基建)、智慧交通研究与应用(信息化)、交通发展咨询”三大主营业务。近年来,年均营业收入保持在40亿元左右。公司现有在职职工总数 755 人,其中,博士3人、硕士115 人、本科及以上学历560人;具有高级以上职称 126 人省贴3人、省突1人,交通运输部科技英才2人,省科技厅创新人才1人,持有一级建造师等各类执(职)业资格证书357人。建成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联合共建)、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院士工作站和8个创新工作室;先后完成各类科研项目 30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励3项、部省科技进步奖57项、厅局级科技进步奖励 53 项;制定国家标准、行业、和地方标准20项,获得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以及软件著作权120余项:实现科技成果转化97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0 余篇。

未来,交科院公司将紧紧围绕新时代新征程国有企业使命任务和云南交投集团赋予的职能定位,主动融入和服务省委省政府“3815”战略发展目标及综合交通发展大局,抢抓云南壮大资源经济、口岸经济、园区经济的重大机遇,以创新驱动引领企业发展,以科技、数字赋能产业变革,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聚焦全面建设“智慧交通科创产业园、科技数字赋能新高地、绿美通道经济补链强链主基地、一流交通运输新型智库”及打造国内一流“专精特新”科技领军企业这一发展目标,守正创新、真抓实干,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积极担当作为的精气神忠实履行好国有企业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企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云南篇章交投章节的“云交科”实践。





武汉市规划研究院(武汉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院)


武汉市规划研究院成立于1979年,是自然资源部第一批获准延续规划甲级资质的机构,在2018年国土空间规划体制改革前是全国仅有的11家同时具有规划甲级、土地甲级“双甲”资质机构之一。2022年9月,原武汉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院并入武汉市规划研究院,重新组建为“武汉市规划研究院(武汉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院)”,形成了专业特色突出、核心竞争力强、业务融合发展的综合性规划研究机构。近年来,我院以打造“全国一流规划院”和高水平“城市智库”为目标,激发发展活力,强化人才支撑,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开创了良好发展局面。

全院共设业务部门17个,管理部门7个,现有干部职工约550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67%。专业技术人员中,中级职称及以上占比68%,副高及以上占比42%。全院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3人,省市突出贡献专家、省市政府专项津贴专家、市十百千人才工程和武汉黄鹤英才等专家15名。

武汉市规划研究院(武汉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院)深耕国土空间规划领域40余年,承担了国土空间规划前瞻性、全局性、综合性的科学研究和政策研究工作,武汉全市发展战略规划、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等法定规划,以及产业经济、民生保障、生态保护修复、国土综合整治、历史文化保护、公共服务、综合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地下空间等专项规划,重点功能区城市设计及城市更新等重大项目规划编制,并为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湖北省委省政府提供规划技术服务。在不断拓展业务领域的同时,谋求科技创新。截至2023年8月,全院共获得城乡规划设计奖项近千项,其中国际、国家级奖项超出100项;获得国家专利(含实用型新型专利)9项,软件著作权20项,登记科技成果61项;主编(著)学术著作34部,参编学术著作14部。截至2022年底,全院公开发表各类学术论文1869篇,其中SCI、SSCI、EI期刊论文25篇,国家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66篇。


END



关注我们 获取更多资讯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